記得2018年末,我們在設計為中國而教2018年年度報告時,算了一組數據,截至2018年底,累計培養支持了800名青年人到農村任教,授課超過120萬節,開展素質教育活動6萬余次,陪伴8萬余名鄉村兒童成長。 在這一組宏觀的數字背后,我們看到800名老師在中國鄉村教育的土地上,發生著改變,從播種、喚醒、發芽,直到漸漸長成大樹。而那些看起來微不足道的教育小嘗試,也許只是一堂有創意的課,是為班級申請了某項資源,是把一個好玩的想法變為教育行動……這些實實在在的小實踐,經過一個人,幾個人,到幾代人的反復摸索和實踐,終于有了結晶。
教育創客項目本身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初級到完善,從個人到機構的變化發展。2018年末,我們最終確定教育創客的概念——因地制宜,融合創新。從項目老師個人“單打獨斗”的素質教育活動,到成為項目設計里的常規支持,再到機構申請項目專項,這本《為中國而教教育創客成果集》是我們在探索鄉村教育道路上具有“里程碑”的一小步。 在為中國而教剛剛過去的10年發展歷程中,無數次自問和他問:為中國而教教什么?在這本“實實在在”的成果集里看到這個問題的部分答案——為中國未來而教。我們看到老師以兒童為中心的教育行動和思考,以及擁抱新事物的能力;看到老師在項目設計和執行過程中展現的良好品格、領導力和實干精神。 本成果集,我們從44份教育創客項目中整理了20個具有創新性、豐富性的案例,這些案例來自20名在鄉村教育一線探索的新老師,他們分享了各自的項目思路以及項目困難、項目驚喜,共同探討如何在農村教育的土壤上因地制宜、融合創新,以此為鄉村兒童帶來多元的、積極的教育。 我們將本教育案例集分為六個板塊。 “詩意悅讀”分享了4位老師通過設計閱讀卡、以書會友以及兒童詩歌創作等豐富的閱讀寫作活動,讓孩子們愛上閱讀、愛上詩歌,小小的書香班級正在建立。 “鄉土文化探索”收錄了2篇案例,我們跟著老師和孩子們的作品,領略茶染手工之美;看見老師巧用鄉土資源打開化學世界的智慧。 “藝術大魔法”介紹了3位老師通過衍紙、篆刻和繪畫的藝術魔法,豐富了孩子們課內外生活,更重要的是培養了他們的自信以及美的感受; “科學‘趣’發現”收錄了6篇案例,探討了不同學科相融合,共同促進學生學習的可能性,也讓我們自己各自突破環境限制,為學生帶來充滿生活趣味和“科學味”的科學教學探索; “社團新秀”傳達了3位老師相信孩子、賦能孩子的教育智慧•,在學習英語、足球、音樂的同時,鍛煉了孩子們的領導力以及自律能力; 最后“家校共育”展示了2位老師以“主題班會”和“班報”為線,將關注孩子成長的家庭、老師、學校等多方力量鏈接在一起,為孩子成長提供更多的支持和鼓勵。 由于篇幅有限,未能將項目成果一應收錄,也應水平有限,成果集中疏漏難免,一些觀點與行動有待時間檢驗與科學論證,敬請各位讀者不吝斧正。我們希望借本成果集拋磚引玉,和更多鄉村老師以及關注鄉村教育的各位同仁們相互學習交流,歡迎大家審閱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