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是創客思維的核心,創新意味著要有新穎、變化和不同之處。今天,如果還要誕生創新,則必然要比原有的更進一步。此時,如果還只有他人有過的思路,只有他人一樣的思維方向、途徑、策略和技巧,必然就只能限定在現有的格局和結果之中。 現有的世界中已經存在諸多的規矩、法則、經驗、范式等,為了能夠形成創新的新可能,勢必要比已有的想得多一點、不同一點、高明一點、巧妙一點,而且一定要敢于挑戰和突破現有的條條框框,不論是具象的還是抽象的,不論是客觀的還是主觀的。
敢于面對需解決的問題去“胡思亂想”尋求答案是創新的關鍵環節和主要特質,這就要刻意地達到思維上的所謂“獨辟蹊徑”、“與眾不同”、“人家不敢想的我敢想”、“人家想不到的我想得到”等。這只有“胡思亂想”才可以做得到,所謂“天馬行空”、“顛倒黑白”、“挖空心思”、“遐思瞎想”、“神思暢想”。(當然,必須強調,這與心理學上屬于心理問題的“胡思亂想”是被動的、控制不了的不一樣,是主動的、可控的。) (1)從方法論的角度,“胡思亂想”首先需要考慮的是面對既定的解決目標。這是在“想有所想”階段已經初步預設了的。在目標較為確定的情況下,在迎著目標去思考解決方案和途徑的時候,首先考慮的當然不是合理性,而是目標是否可達成性。這個時候,別去管那么多的已有的原則、要求、限制和約束,而且,應該相信,“條條大路通羅馬”,路多著呢! 在這樣的過程中,其實有著兩種思維可能,即遵循邏輯和不遵循邏輯。前者具有理性,可能更多地沿著某種“軌跡”演化發展;后者則具有感性,往往具有更多的跳躍性、斷續性、跨越性、交叉性、奇異性和顛覆性等。說實話,遵循邏輯往往是有經驗的人更為關注,而不遵循邏輯則往往來自于“新手”、“孩童”、“稚嫩者”(所以在創新中往往是孩子更具優勢!大人們不得不承認這一點?。?。 值得強調的是,這其中起主要決定作用的還有一種思維主觀傾向性,即思維價值觀,看你在思維中是否愿意遵循某些既定“條款”,這種“條款”往往是一個人在主觀上植入于內心深處的。破除掉這種“條款”,往往在思維上就能“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般而言,遵循邏輯的,可以誕生創新,但基本上偏小、漸進式的較多;不遵循邏輯的,才有較大的可能發生較大、甚至顛覆式的創新。 既然是在此階段不必先強調合理性,那么方式方法方案是否符合科學性其實也沒那么重要。所以,在此階段中,不具備科學經歷經驗和高級科學認知的人反倒也具有一定的優勢(當然他可能的劣勢也十分鮮明)。這個時候,作為“專家”的人最好別先“出聲”,因為你的“聲音和信號”可能就會影響、左右甚至扼殺了可能發生的“可能解決方案”。還是讓具有“胡思亂想”的人先充分展開、闡述、表達吧! (2)從方法論的角度,“胡思亂想”其次需要考慮的是從更多更大的思維范疇去拾取解決方案或方案中的“元素”。面對既定的解決目標,在更為不同的空間、時間、方向、維度、尺度、角度、側面、層面、點面、曲直、范疇、領域等各種因數變化可能中去做選擇、做調整、做替換、做組合、做轉移、做轉化、做變換、做創設。有些問題,此處是這樣,換到他處未必這樣;有些事情,此刻是如此,另做討論則未必不具一番新的模樣。所以,“腦袋瓜”要靈活,千萬不能“死腦筋”,千萬不能“一根筋”。 一般情況下,一個人的視野決定了一生的成就,見多識廣的人往往是水平更高的人,格局決定成敗,說的就是這里的道理! 必須說,面對特定的問題,一個人當然不可能一下子想到那么多,所以需要后面慢慢想、長期想、堅持想,然后可能一下子就來靈感了。靈感有時候往往是來自某種外部因素的觸發,但其實更重要的是已在心中“駐守已久”的那個思維點目標!所以,想象力與靈感之間必然有著緊密的關聯,這就是思維的規律性表現。 最后強調,“胡思亂想”更為重要的是打破“文化束縛”,“轉換觀念”,突破常規!人在一個環境中生活時間長了,一定會受那里的“文化”影響,年紀越大、閱歷越豐富的人,尤其是長者和權威者,就越會成為既有“文化”的擁護者和維護者。這個時候一旦有“新生事物”出現,往往會遭到否定甚至扼殺。所以,“胡思亂想”的關鍵,是社會建立起認可、支持和推動創新的“文化氛圍”! 您還擔心創客沒有創新的新思路么?請您作為創客導師帶領未來的創客們掌握“胡思亂想”的思想精髓,去實踐“胡思亂想”,在過程中就會偶發靈感并必然誕生“新奇思路”,形成諸多的“解決思路方案”,供后續創新過程去篩選和抉擇。最大的關鍵則是在教會“胡思亂想”的同時釋放諸多的主觀限制,這是根本! 讓未來的創客們去面對問題胡思亂想吧,那里才是創新的舞臺,絕不比“頭腦風暴”來得枯燥乏味,只會推陳出新、精彩異常、激動人心!創客導師們,加油!讓創客的大腦開動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