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叫創客精神 創客最初都是以興趣愛好為目的走上創客之路的,當完成創客作品后,就會感到非常有成就感。所以對他們來講創客精神就是一種信仰和分享!信仰是指對產品的創新和精雕細琢,分享是指對產品軟硬件的開源。只有具有創客精神和創客思維,創客的的路才能走得更遠。
(二)當代社會需要創客精神 中國是崛起的經濟大國,是世界的工廠,各種各樣的產品廣銷世界各地。2015年1月28日,在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提出“健全創業輔導指導制度,支持舉辦創業訓練營和名類創業大賽等活動,培育創客文化,讓創業創新蔚然成風”。創客一詞迅速在中國社會引發各界的熱議和思考。報告中提出,要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 創客精神不是一個新名詞和新概念,像瑞士、德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產品精雕細琢,因為工匠的堅持專注,要求產品完美精致,不容忍質量瑕疵,秉持對工作的執著,才能生產出精品。瑞士的手表、小軍刀,德國的汽車,日本的家用電器,一直是“工匠精神”的表率。 德國、日本能在二戰后重新崛起,與這兩個國家的民族崇尚“工匠精神”有很大關系。日本人把工匠叫做“職人”,職人從事的工作統稱“工蕓”。在日本位于新潟縣中部的城市燕市,有家專門研磨金屬加工的公司小林研業,是日本“工匠精神”的典型故事。
創客精神倡導的分享與傳統的發明之后去申請專利的模式不同,創客會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傳到網上免費分享或是在創客集市和創客嘉年華上進行展示分享。此外,國內已經有成熟的創客空間,在那里,任何點子都不會受到打壓,而是被鼓勵實現。如果你自己的能力達不到,還會有人來指導。如今,隨著國內創客人數的增多,創客空間也逐漸成熟,目前在全國已經出現了很多創客組織。正所謂,創意無處不在,創客就在身邊。 2015年6月在深圳舉辦的制匯節(Maker Faire)上,僅主會場就迎來了包括美國、西班牙、俄羅斯、阿根廷、荷蘭、意大利、日本等40余個國家和地區的創客近20萬人次,足以見證創客群體的龐大和創客的分享精神。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以創新和創造為主題的理論和實踐獲得發展,“少數人的游戲”逐步迎來了越來越多的參與者。 以2014年上半年中關村創業的數據為例,平均每天誕生科技型企業49家。與此同時,清科研究中心發布報告稱,2015年全年出現766起天使投資案例,總額超過5.26億美元。 在各種創業資訊中我們看到有的酒店、社區都開始冠名為創客咖啡、創客社區什么的,這些無不說明,一股朝氣蓬勃的創客運動正以洶涌之勢向我們席卷而來! |